农业特色小镇 ,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将从农业特色小镇的定义、形态特征、规划要点以及建设意义四个方面入手 ,为读者打开认识农业特色小镇的新大门。

01、农业特色小镇定义
农业特色小镇是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 ,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征 ,打造具有明确的特色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功能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平台。它是通过整合农业、城镇、科技、文化、创新等要素 ,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农旅双链协同发展的综合体 ,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 ,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02、农业特色小镇形态特征
彰显特色农业
农业特色小镇就是立足农业主题 ,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独特魅力 ,运用现代产业理念打造大农业的产业形态。
融入文化元素。
农业特色小镇可以依托农耕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对传统农耕技术与生产工具、农耕习俗、格言谚语、乡村文学做体验一式旅游开发和展示。
兼具旅游功能。
农业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往往通过体验一式采摘、观赏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身、商务会议等形态展现 ,旅游功能的开发 ,会涉及旅游产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基础设施完备。
农业特色小镇水、电、气、暖、网等一应俱全 ,还需要有与现代生态农业相匹配的生产设施。同时 ,配置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环境和谐宜居。
农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镇区环境优美 ,干净整洁 ,土地利用集约 ,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03、农业特色小镇规划要点
1. 选址
农业特色小镇的选址 ,直接决定了小镇的“特色”所在。通常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位于城市周边。一线城市 ,车程在1小时之内;二三线城市 ,车程在半小时以内为宜。
二是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 ,有相对充足的可流转土地。
三是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 ,有可挖掘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特色产业等条件。
2. 产业
以现代农业中的规模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智慧农业为核心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最好当地拥有比较独特的农林牧渔产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 ,形成的风貌具备构建良好景观的条件。同时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等 ,形成特色小镇的辅助产业 ,构建特色小镇品牌。
3. 社区
居住社区的首要目标是成为城市居民的第一居所。要建设适于社区居民与农民间交流的空间 ,打造市民农园是社区居民和农民最好的交流空间和手段。从生活服务、健康服务和快乐服务三个方面构建社区服务体系。
4. 配套
要按照宜居城市标准进行农业特色小镇的配套设施建设。除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外 ,重点完善社交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健身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尤其在教育和康养等方面 ,应形成亮点。
5. 景观
景观建设以满足居民需要为主 ,兼顾游客需要 ,因 此不一定需要按照3A级景区的标准建设 ,更多的应该考虑实用性。可以通过挖掘当地的特殊历史人文特色 ,形成强吸引力的地标性景观。